這場博覽會被4363家國際媒體廣泛傳播……
當前,企業供應鏈正經歷一場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深度變革。第三方機構IDC預測,2025年智能體市場規模將同比激增260%,這表明AI技術與企業核心業務的融合正從“工具應用”邁向“智能決策”的新階段。在這一背景下,采購管理因其環節復雜、數據密集,成為AI落地的關鍵戰場,如何利用AI優化成本、預警風險、賦能戰略,已成為企業提升供應鏈韌性的核心議題。
記者從中國貿促會9月28日舉行的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期,中國貿促會正式發布《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傳播影響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王冠男介紹,《報告》顯示,第三屆鏈博會在傳播規模、覆蓋廣度、內容深度和國際化程度等方面均實現顯著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傳播熱度持續攀升,國際聲量再創新高。第三屆鏈博會期間,相關信息傳播總量達到26.87萬篇,較第二屆增長34.8%,較首屆增長54.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境外主流媒體報道量達26333篇,同比增長近76%,覆蓋110個國家和地區,使用20余種語言,被4363家國際媒體廣泛傳播;單日最高發稿量達3303篇,同比增幅達177.1%,國際傳播效能實現跨越式提升。
二是內容亮點引發廣泛共鳴,開放合作成為最強音。何立峰副總理在開幕式上強調“中國將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互利共贏的推動者”,這一重要主張獲得國內外媒體高度認同與廣泛傳播。多位國際政商界重要人士出席鏈博會在國內外社交媒體平臺形成現象級傳播。多個鏈博會相關話題屢登熱搜,話題閱讀量累計達到數億次,有效推動鏈博會“破圈”傳播。此外,展會成果如“共簽署合作協議、意向超6000項”“152項新產品新技術首展首秀,較上屆增長67%”等,也成為彰顯鏈博會實效的核心傳播熱點。
三是傳播形態更趨多元,沉浸式、互動式傳播吸睛。本屆鏈博會傳播渠道全網覆蓋,電視、網絡直播、短視頻、圖文等多形式協同發力,實現了傳統媒體報道與新媒體生態深度融合的立體傳播格局。特別在技術創新方面,VR/AR互動、沉浸式體驗區(如華大基因展臺)吸引大量觀眾參與并自發分享,實現傳播模式從“單向輸出”到“雙向共創”的升級,極大拓展了鏈博會的傳播半徑與受眾參與深度。
四是企業曝光度顯著提升,“超級磁場”效應凸顯。6鏈條1展區均獲得超過3萬條報道關注。其中,先進制造鏈以超4.5萬條信息量居首,數字科技鏈、綠色農業鏈緊隨其后,均突破3.5萬條。一批前沿產品如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氫能混合動力機車等成為媒體報道焦點,為參展企業帶來巨大品牌曝光與發展機遇。鏈博會作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超級鏈接平臺”的集聚效應進一步彰顯。
《報告》表明,第三屆鏈博會不僅實現了傳播數據上的大幅增長,更在傳播質量、國際參與和創新表達上取得重要突破,充分體現出其作為國際公共產品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
“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的重要部署,再接再厲、創新提質,通過努力提升國內外傳播水平,讓鏈博會躋身國際一流展會前列,讓參展企業擴大影響、實現‘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目標,也讓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中國方案成為國際共識與行動。”王冠男說。
來源:中國貿易報